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好不好?师资怎么样?学术精神薪火相传kaiyun全站
栏目:师资推荐 发布时间:2024-10-15 23:00:10

  kaiyun全站近日,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完美落幕,

  人们都道“难于上青天”,但实际上,入地并不比上天轻松。地底的探测环境复杂且严峻,高温、高压、高地应力更是钻探领域面临的世界级难题。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邹长春教授在2000年至2018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带领团队积极投身于科学钻探研究的前沿,先后承担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等等科研任务,其采集到的数据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止于此,邹教授还多次前往海洋、极地科考。在面向海洋的征途中,他带领学生,带着自主研发的深海自容式组合测井仪再度前往印度洋成功开展了试验。据悉,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在洋脊热液区开展自容式测井,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根据邹长春教授的自述,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大龄人”之一,在冰寒刺骨、鲜少有人踏足的南极大陆,他依然有着充足的精力和无尽的激情,只因即将开展的是中国首次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试验kaiyun全站。最终,他所在的考察队实现了冰下基岩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的精细解译,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南极地质调查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也为南极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在“入地、探海、登极”的多次科考历程中,邹长春教授也始终将教书育人的信念深植于心,不忘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在日常交流中,关注学生在科研上的兴趣所在,敢于让学生加入项目组并委以重任。在前文提到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洋脊热液区自容式测井项目中,邹长春教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科研热情和严谨态度感染学生,让“地质报国”的精神薪火相传kaiyun全站。据小编了解,最终加入这两个项目组的学生一位成长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副教授和测井研究团队的中流砥柱;一位已在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负责测井工作,成为其中坚力量。

  目前,邹长春教授已培养了20余位博士,80余位硕士,其中多人获得市级、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更有10余人在高校或研究所任教。他的教育成果如同一颗繁茂的大树,枝丫蔓延,硕果累累,传承着邹教授学术思想和科研精髓,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邹长春教授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队伍的璀璨一星,他的学术精神、育人精神也是该校杏坛春满、薪火相传的缩影。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坐镇,拥有诸如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等顶尖人才的北地,建校以来培养了包括44位院士在内的20余万的优秀人才。他们从艰苦地底到深邃海洋,从茂密森林到冰寒极地,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探索未知,让“地质报国”的旗帜始终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