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航海学院教授。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承担教研项目6项,出版教材8部,发表教学论文6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教师奖、校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本科教学卓越名师等荣誉。
育人事迹: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坚守对学生负责行动准则。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同步,精心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将思政育人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学学术和科研学术融合,持续开展教学研究与创新,将所在科研方向中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教材、带进课堂,实现科研和教学“互哺”,重点通过“做中学、学中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以专题案例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立足精品,持续改进,积极组建团队开展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出版了一批优秀教材,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立德树人感言:教师最具幸福感的成果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心怀责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持续提升教学能力kaiyun全站,教学学术和科研学术并重,培养出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这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毕生追求。
个人简介:材料学院教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获优秀硕士论文1次,主持完成无机材料工艺学慕课建设,参与完成复合材料工艺慕课建设。
育人事迹:归纳底层逻辑,引出未来方向,提升创新素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采用科研式教学,采用“知识-方法-思维”递进式的教学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归纳出课程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进而指出未来可能的学科发展方向,形成创新研究方向,注重科学思维灵活性和论证严谨性的辩证统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科研方法和灵活辩证的思维方式。将课程相关的科研问题引入课堂讨论,直接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发挥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平台的育人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完成大创项目,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负责及参与的两门本科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
立德树人感言:想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学生为考进西工大而付出的辛苦,作为教师的责任不容懈怠。
个人简介:机电学院教授。佐治亚理工和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作为骨干教师参与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制造基础》,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4)、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6)、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排名第4和第5)。
育人事迹:自2006年从教至今,始终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等环节中。努力倡导和实践教育信息化,制作了200余集结合生产实践的课程素材案例,主编出版《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素材库》和《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数字课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制作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中、英文有声教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累计指导30余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半数以上的学生获得了保研资格或者考上了研究生。担任两届本科生班主任,已培养22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生,3人获优秀本科毕业设计,2人获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国家奖学金。
立德树人感言:传道授业解惑,以德行树立榜样,以知识启迪智慧,为学生答疑释惑,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个人简介: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卓越名师奖、本科最满意教师、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育人事迹:坚守一线、敬畏讲台,长期承担学科基础课和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在课程育人、导学育人、科研育人等方面深耕钻研,一是课程育人是本科教学最直接的载体,近5年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学科基础课《电路基础》,年均课时76.8学时,年均选课人数267.8名。二是导学育人是创新创业背景下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工作中注重因材施教、导学合力,梳理出3类关键问题、开展3项针对性工作,探索构建了校内外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有效规范和约束了多元化创新创业行为。三是科研育人是本科教学的新形态载体,教学中坚持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进课程、并邀请杰青团队与国防科技领军人才走进线上课堂,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科教协同育人有效模式。
立德树人感言:三尺讲台一片天,从教24年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落实“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成长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和幸福,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个人简介: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任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全英文教材一部,独立完成全英文慕课建设。
育人事迹:任教20年来,一直承担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一线教学中坚持将课程思政、学术研究、科技前沿融入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着力探索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贯通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培养路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助力学生在学科前沿不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传授体系以及重点难点课堂讲授方法和配套的例习题,结合航空航天特色和自身科研开发教学案例。以培养“总师型”人才为目标从负反馈控制系统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教学国际化,邀请多国知名教授来校交流并为本科生进行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感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三尺讲台是我的岗位,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牢记使命,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以培养“总师型”人才为目标,甘为人梯,助力学生“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
个人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主持及参与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及重点攻关项目7项,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并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陕西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校级本科生最满意教师、研究生最满意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
育人事迹:秉持“教书育人,立德为先”的教书育人理念,探索结合“时代特征、学校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采用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课程内容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及创新竞赛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并通过开展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构建“基础-实践-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用科研项目进展的链条拉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立德树人感言:教书育人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和教师自我提升的双向成长模式。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学识、养成人格魅力,更需要修炼爱心和耐心。既要言传身教,又要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位学生既不放任、也不放弃,让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并最终成就自我。
个人简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青年科技奖、中国流变学青年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优秀青年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
育人事迹:从教至今始终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坚持教书育人,立德为先,主编了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并与多所国防单位合作建立了学生思政实践基地。统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主编教材2部,形成多模块分层次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了不同专业学生选课要求和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入选陕西省一流课程。建设了超介质物理虚拟实验平台,拓展了学生实验设计与思维方法,每年校内外使用达5000人次。将科研课题融入实践教学,近五年指导大创7项,指导物理类学科竞赛并获省部级以上奖7项,提升了学生竞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总师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结合主讲课程,邀请海外和企业学者专家开设工业应用拓展课程,巩固学生的已学理论知识并提升国际视野。
立德树人感言:从教23年来,深感育人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恐有半点做的不足。我将继续坚持立德为先、打牢基础、科教融合、产教结合、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总师型”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简介: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与团队、省线上特色课程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新文科等教改项目3项,获本科最满意教师等。
育人事迹:从教23年以来,长期坚守在本科教学的一线教学,扎根法学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并重,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方位的育人生态,把法治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主动应对新技术发展对法学专业的挑战,通过深化专业和课堂改革,夯实以法学教育为基础、以交叉学科为补充的新文科培养基础,在坚持理论教学为主的同时,探索建立了一套系统地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手段、路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创新科研反哺教学的新模式,组织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掌握运用专业思维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德树人感言: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崇高事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从点滴做起。
个人简介:体育部副教授,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最佳教练员,“为西工大建功立业”“三育人”先进个人,“最满意教师”“优秀员”。主持校级教改项目3项,负责一流课程建设1门、慕课3门、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次。
育人事迹:以身作则,尊重学生,注重价值塑造,促进身心发展。全情投入西工大篮球育人。自创“运球技术窍门集”“双中心投篮教学法”“腕指一体拨球法”“二指禅示范法”“联动训练法”等教学训练法。树立“智慧篮球”理念,独创出西工大“1-1-1-2夹击战术”“盯联混合防守战术”“联防移动法”。根据普通生特征,探索构筑完成了“西工大篮球人才金字塔培养体系”,解决了传统基础教学与领军人才培养的重大难题。近8年,从篮球“金字塔”体系里走出了10位博士、43位硕士、4人获国家级奖学金、2名国家级研究生体育之星、21名CUBA优秀运动员,150余人次获教育部、陕西省学生体协表彰。
立德树人感言:教书育人特别是体育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我有幸构筑了西工大篮球人才金字之塔!实现了CUBA篮球文化育人目标!将篮球教学科学化、人性化、艺术化!使学生通过这项运动变成一个更好的大学生、一个更好的领军人!
个人简介:航天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工大翱翔新星,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育人事迹:构建“1+3+3”育人理念,以“总师型”人才为1个培养目标,以“强使命担当”、“强工程实践”、“强创新思维”为3个能力定位,形成“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人才拔尖引领”、强化校所协同培养”的3个育人举措。践行本研一体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完备的学术平台,给学生准备“学术嫁妆四件套”。近五年指导21支国家级、省级大创团队本科生100余人,获全国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特等奖。
立德树人感言:按学生科研兴趣实施分类指导,灌输创新思维,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以科研学识、经验教训来帮助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个人简介: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副研究员,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校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负责人,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校级本科生教学成果奖2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
育人事迹:主讲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2门。始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以力学理论发展背景知识、工程失效案例分析、著名力学家故事、学之大者为国铸剑为主线,以充满力学特色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牵头建成校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虚拟仿线门,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1项,线门。参与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编教材2部。开发教学实验装置9套,发表教学论文9篇,牵头校级教学改革及建设类项目6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连续两次被全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力学基金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立德树人感言:教育的本质是一场唤醒的旅程,以思政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赋能,用丰富的工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认知提升之旅。唤醒生命的内驱力,在未来之路上公诚勇毅,行稳致远。
个人简介: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成员,主持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教改项目5项,主编规划教材2部,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班主任、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等。
育人事迹:提出“硬科技+软实力”的航空发动机总师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师生结合、课内外结合”的面向极端复杂动力机械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四维一体”教学体系,获得3项省级教改项目支持。坚持“专业牵引、大类培养,团体意识、个性发展”的思政育人理念,指导班级学生保研率达到50%,读研深造率超过91%,就业率达到100%,且全部投身国家重大战略专业方向。提出“以航空发动机教学模型型号研制”为核心的总师型实践育人模式,指导本科生完成5款发动机模型型号研制,获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并获中国航发集团采购应用,作品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竞赛特等奖或一等奖、7项省部级竞赛奖,2人荣获“航空强国中国心”奖。
立德树人感言:本科教学事关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是大学的“底色”和“第一使命”。我将矢志不渝、继续努力,为培育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总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个人简介:计算机学院教授。建成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101计划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改论文3篇。
育人事迹:围绕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定位、计算机学院“系统+国防”特色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科交叉+应用导向”特点,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精神传承、学科特色、领域前沿”三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原则和融入方法,使得思政元素自然亲切且易于引发学生共鸣共情,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价值引领。提出了“传承发展核心不变要素、优化重组持续发展要素、有序新增时代前沿要素”改革思路,形成了适合智能时代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2.0。构建了“国家战略需求导向、软硬一体跨层协同、端到端系统验证”的智能物联网集成创新与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立德树人感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和使命,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个人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应用概率统计系副主任,获陕西省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竞赛特等奖、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校优秀辅导员等。
育人事迹:近年共计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等本科生课程492课时,选修学生1500余人,作为助教全程组织线余人。针对概率类数学课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深入、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等问题,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依托国家精品课程、一流本科课程等优质资源,借助雨课堂、MOOC等互联网手段,创新课堂授课、评价形式,基于学生端教学反馈,动态优化教学设计,搭建多维教学平台。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准则,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探索数学课程“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模式。教学班成绩稳步提升,督导评价良好。
立德树人感言:三尺讲台承载了教师对育人的坚守和追求,对教学的热爱是永葆育人初心的前提和基础,我会一如既往地保持热情,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个人简介: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获先进女教职工、三八红旗手称号,陕西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卓越联盟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校教学成果奖4项,校优秀教学研究奖2项。
育人事迹:立足实验育人,承担9门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秉承“思创融合,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目标,构建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体,以提升大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科学文化素养、科学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为主导的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完善“虚实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核心素养培育导向的多元融合数字化实验课堂,设计实现沉浸式“项目驱动+个性化引领”的差异化教学,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赛教融合,指导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类竞赛,提升科学实践能力。持续推动科普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带领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科普创作和志愿服务,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基础,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感言:师者如光,筑梦引路。通过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他们创造新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既是我的本职,也是我的追求。教学路上,我将继续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超越。
个人简介: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近5年主持国家级在内的科研项目11项,主持课程立项5项。撰写的教学案例连续3届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获校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本科教学卓越新秀奖、优秀本科学业指导教师、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2次)等荣誉称号,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
育人事迹:从教以来秉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知行合一,将实践调研的新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前沿科研成果倾注于学生的全过程培养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差异化开展教学设计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立德树人事迹曾4次被校、院官微媒体报道。指导的学生中多人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标兵、校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称号。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竞赛项目,指导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
立德树人感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生’消得人憔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喜欢做的事,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做好老师、站稳讲台、精心育人、潜心教研、尽心攻关、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幸福。我将传承老一辈师者的工匠精神,为培育更多的“总师”型人才执着躬耕。
个人简介: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陕西省青教赛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课程思政大练兵特等奖、优秀教学研究奖一等奖、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等校级奖项8项。
育人事迹:围绕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新文科背景下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我校三航引领、工科特色,将人文素养融入理工科学生教育教学过程。基于管理学理论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构建了“教与学自组织”的教学创新模式,引导学生课内自我实践、循环优化,课外学习迁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对管理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德树人感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我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黑发积霜织日月,育人当是初心;传道授业创新知,教学方能相长!
个人简介:软件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负责人,获校级“课程思政”大练兵活动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连续6年考核优秀。
育人事迹:主讲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每学期上课人数约300人。针对专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质量软件人才”的目标,从《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顶层设计出发,梳理了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制定了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孕育新时代家国观、科学发展观、优良传统文化观,具备“算法报国”之初心。经过六年的不断迭代优化,逐步形成了“案例挖掘-实践教学-反馈改进”的思政内容建设路线。针对专业“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高质量软件人才”的目标,制定了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算法的能力,特别是应用算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过六年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工程案例+慕课视频+编程竞赛”的教学内容建设路线。
个人简介: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负责人,“西安招生组”组长,曾获“华秦”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荣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校优秀教学研究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
育人事迹:兢兢业业扎根在教学管理一线年至今的多次培养方案修订任务,构建了课程思政融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青年教师工作团队,顺利通过第2个6年期工程教育认证评估,引导功能材料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承办在线余人次。协助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和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完成了本科生创新实验设备规划、方案论证和验收运行,有力支撑了材料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专人负责、协同攻坚”的工作理念,打造了一支在招生宣传方面极富经验的精英团队,2022年、2023年连续2年荣获本科招生“先进集体优秀奖”。
立德树人感言: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校风,以“家国情怀”价值观塑造为引领,修身明德、砥砺前行,培养材料学科“总师”型人才。
个人简介: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学校“十育人”先进个人、招生领航人、教材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双创导师,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教学研究一等奖。
育人事迹:推进学院“一专业、两(院)所、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组织建设“云中心+分平台”学校信息类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服务全校电类实验教学,支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打造“两院三课”的课程思政资源供给平台,获评陕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制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与评价办法,成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支撑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12门,近三年认定校级规划教材19部。学生深造率从64%提升到72%,近三年立项大创项目200余项、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00余项。承办全国电子信息一流人才培养论坛,主持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重点项目、学校重点攻关项目,教学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
立德树人感言: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一流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电子信息领域“总师”型领军人才雏形!
个人简介:自动化学院本科教学秘书,副研究员,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西北工业大学教材管理先进个人,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3),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多次获校级奖教金等。
育人事迹:从事本科教学秘书工作38年,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引导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倡导让科研工作反哺教学的氛围。稳抓过程管理,做细学院专业建设中的节点工作。加强教材管理,着力提高教材建设水平,提升教师建设一流教材的积极性。组织优秀课程团队编写新教材,更新老教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院内教师打造网络音视频教材、新生态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教材。组建了37支主干课程团队,通过不定期开展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会、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培训会等方式,切实提升学院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建立并通过“院-校-省-国家”四级一流课程培育体系,规划重点课程建设目录,鼓励建设在线课程,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动员组织院内教师申请年度课程建设,严把课程立项、结题质量关,提升课程质量。积极拓展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寻找与专业契合度更高的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同时加强本科生实习过程管理。
立德树人感言:教学管理工作如同一场心灵的修行,磨砺心灵,提升智慧,每一步都洒满阳光,每一刻都值得珍藏。
个人简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陕西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曾获校级本科生最满意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女教职工等荣誉。获批陕西省线),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4)。
育人事迹:以我校“总师育人文化”为引领,根据“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推进我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物理实验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物理实验课程的难度分层次教学改革,组织建设分层次系列教材,将课程发展为“基础+拓展+高阶+虚拟+综合创新”的多层次、分难度课程体系,满足对不同学科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组织承办各级各类物理学科竞赛,团队每年指导学生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奖30余项;组织建设慕课课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字教学资源;组织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优化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促进实验室开放共享。
立德树人感言: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把自身政治素养与专业水平的提升作为育人工作核心,不断学习、思考与提高,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关注学生成长,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总师型”人才。
个人简介: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业务主管,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先进个人、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主持或参与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西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展战略研究基金项目、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等9项教学管理研究项目。
育人事迹:聚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学生多元化发展,开展多维度选课指导、学业进度分析、毕业预审核等工作,探索构建全学程精细化学业指导体系,持续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质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启真学堂”品牌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学生18000余人次,突出“大师领航、学科交叉”特色,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发挥导师科研育人作用,搭建了由300余名学术造诣深厚的高水平师资构成的荣誉导师库,探索“师生双选、多院协同”的科研育人机制;制定荣誉学籍、荣誉导师、荣誉课程等教学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六维一体”(荣誉社区-荣誉学籍-荣誉课程-荣誉导师-荣誉项目-荣誉激励)荣誉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感言: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培养重点工作,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做好学生教学管理服务工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kaiyun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