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与会人士认为,大健康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领域赢得机遇进入产业细分市场发展快车道。同时,大健康产业发展也仍面临不少挑战,需加快科技创新和服务改革,加速推动大健康“未来项目”触手可及。
大健康产业是与民生密切关联的重要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传统医疗医药以外,该产业涉及养老、保健、营养、健身、心理、护理、美容、防疫等众多领域,其产业链涵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覆盖范围广、延伸链路长。
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方面,《2024年华夏大健康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全球医药产业规模在过去五年间从1.3万亿美元增长至1.5万亿美元,预计将以5.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到2028年中国创新药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另一方面,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趋势正在催生新的赛道。
人口老龄化对“适老化”健康产业的需求快速增长乐动LD体育。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一级巡视员李泰然表示,老龄化意味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慢病化,必须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老年人口的增加涉及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以及农村养老服务等。老龄、半失能失智护理和临终关怀等也在成为刚需。这些需求将推动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产业、养老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促使大健康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认为,生命健康成为民众最大福祉,过去强调的应对疾病也转而开始变成了如何照护健康。未来,各年龄段人群对康养养生、休闲旅游、健康食品、新药研发、互联网医疗、舒适化体验、中医药治未病乃至社区便民服务等关联健康项目将提出新的、个性化要求。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健康保健与养生意识提升,为大健康产品提供了新机遇。
与会人士提到,以需求为牵引,未来健康产业潜力巨大,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产业相互辉映。
当前,生命健康技术的跨界创新以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深度应用,为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民覆盖带来了新的契机。
其中,生物技术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供机遇,基因工程技术使基因治疗、精准医学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健康预警、疾病咨询、慢病管理、用药安全以及临床决策提供全方位帮助。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人们的个性化治疗、健康状况监测、生命健康管理以及生活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谈到,通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命科学、营养研究、物联网等应用,企业形成了从“一棵草到一头牛到一杯奶到一块酪”的创新链路。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利用新开发的5G远程机器人实施手术,通过计算机、机械臂的赋能,让一些复杂的手术简单下来乐动LD体育,也让更多的医生掌握做微创手术的技巧。微医集团使用AI医生进行健康管理,在天津市服务350多万重点人群。而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也助推京东健康在北京实现18分钟把药品送到患者手里,经过大模型优化诊前病史采集,让患者就医过程变得更智能化和简单化。
“靠抄袭概念、模仿别人没有未来。”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认为,公司正是依托科技创新,解决了我国胶原蛋白领域高端注射剂卡脖子的问题,才得以弱变强并形成新赛道、新增量。
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创新技术和服务,不仅能够优化健康管理方式,帮助人们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综合赋能民生、医疗、康养、文旅、交通等各领域,培育出新的业务拓展点、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力点等,其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让大健康产业不断重塑其价值生态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人们对美好生活新的需求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仍面临系统谋划不足、人才质量和结构不匹配、投资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如何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做好健康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些与会嘉宾建议,加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出台政策乐动LD体育,解决好产业起步阶段因为创新滞缓、融资困难、产能不足、需求乏力而引发的“幼小化”问题。
“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未来健康产业发展,需解决数字技术的可靠性、便利性、精准性以及质量和成本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等认为,应加快建立“医教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前沿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的有效转化机制,同时更好发挥健康产业及关联产业的数据价值,在健康大数据分析预测、健康大模型应用、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趋势预测、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医药产品研发、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与调配等领域进行价值创新。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华龄健康科技研究院专家化凯等表示,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与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应创新发展老龄金融,率先在老龄人群中开展科技支撑的养老互助险业务。此外,要鼓励多元参与,集聚产业资源,打造具有综合优势的高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上下游整合,逐步建立特色产业集群。
蓝皮书称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
欧佩克+再次延期减产,2025年国际原油市场走势如何?
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十五五”这些产业如何发展?
国家能源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