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全站西南医科大学:奋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夯实教育之基
栏目:师资推荐 发布时间:2024-09-16 02:25:29

  1991年,王晓斌毕业后留校工作。近日,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公示,成长为教授的王晓斌榜上有名。此前,西南医科大学已有4位教师获殊荣。回首33年的成长经历,王晓斌坦言:“是学校培养了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王晓斌的成长经历,映射出西南医科大学重才、引才、育才的发展路径。

  西南医科大学始终坚持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奋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016年,西南医科大学通过团队引进的方式,从香港中文大学引进博士毕业的肖占刚及其团队。经过8年的培养壮大,其团队成员数量增长了10倍。

  “学校重才、爱才,是育好高质量人才的‘良田’。”每次和学校新引进的老师交流经验,肖占刚总这样感慨。

  从刚来学校时的“白手起家”,到如今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组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结合的大学科组,肖占刚不仅在西南医科大学感受到澎湃的发展动力,更收获了个人成长。近年来,肖占刚先后获得泸州市“酒城英才·科技之星”、酒城创新团队带头人、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优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人才战略的引领。西南医科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人才团队建设工程”“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外引内培,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正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先看外引。2018年以来,学校全职引进博士学位教师230余人,其中国(境)外28人、省外16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14人。2019年,学校聘请高层次人才张春祥教授担任学校校长。

  再看内培。学校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和教育教学能力。6年来,学校送培博士559人,从事博士后研究69人,海外留学或工作一年以上教师增至345人;组织教职工参加岗前培训1092人、各级各类业务培训近16900人次;遴选kaiyun全站、培育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等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国家级教学奖项79项、省级教学奖项92项,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人才培育的背后,是不变的初心。西南医科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99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672人、高级职称人员636人。教师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全国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称号80人次;荣获省级高层次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杰出人才奖、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省级称号760人次。

  今年以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泸州市江阳区“互动频繁”kaiyun全站。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跃教授牵头主导的核医疗项目,为江阳区发展核医疗产业带来更多潜力。

  学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核医疗产业在校地携手的助力下,正逐步实现“1+12”的效果。

  作为省属高校,西南医科大学的人才培育既坚持对接国家战略,又对接产业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截至目前,学校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团队53个,其中省部级团队8个。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这样的成绩,也得益于西南医科大学与泸州市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西南医科大学先后制定了《西南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西南医科大学柔性引进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及一系列激励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的政策等,引进与培养齐抓,全职与柔性并进。“十二五”至今省财政同比增加拨款21.13亿元,泸州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过去5年,伴随着西南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泸州医疗健康水平稳居全省第二。

  目前,西南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和培育库,获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等平台20余个,获批省级医学中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病)13个;扩展专科联盟80余个、医联体合作单位170余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直属附属医院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中心建设,提升重大疾病协作救治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涌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不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化市校合作、省市共建——与泸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合作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自贡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共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

  为助力学校吸引并留住高层次医疗专家人才,西南医科大学还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泸州老窖‘金教鞭奖’”,由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奖励竞赛优秀教师,kaiyun全站并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自2019年起,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还向学校每个院士团队(不超过10个)捐赠60万元,作为定向支持学校院士团队及相关骨干成员的生活补助资金。

  每年6月,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西南医科大学走向全国。从课堂走向临床,一代又一代西南医大人始终坚守初心,牢记教诲,为川渝滇黔结合区域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西南医科大学著名肝胆疾病专家、全国名中医、四川省“敬业道德模范”孙同郊教授,年届高龄仍然坚持坐诊。“病人来一趟不容易,只要有病人来看病,我都会认真对待。”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孙同郊教授的故事激励鼓舞着西南医大人,以实际行动续写西南医科大学教风传承的故事。

  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师马俊便是其中一个鲜活的例子。从进校工作后,马俊便聆听着孙同郊教授的故事,沐浴着“正身博学,弘道树人”的严谨教风,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坚持“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的学生工作理念,坚持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成长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名辅导员”。

  2014年,由有关部门牵头,马俊具体负责,学校首个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在江阳区白招牌社区泸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如今,这里已成为教师的科研平台、学生的志愿服务基地。马俊说,这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缩影。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学校毫不动摇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章立制促规范,精细管理促提升,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西南医科大学增设教师工作部,主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不断贯彻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各教学科研单位党政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

  严把政治关,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各类考核、评先推优等方面,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对师德失范行为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此外,学校还坚持常态化开展“良师益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在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扬各类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紧紧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团结凝聚好人才,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王冉、王友聪)